top of page

藝術家


面對當代思潮中關於「物質性」討論,
藝術家透過創作實踐作為思維路徑上所展開的錨點,
持續地對物質性提出藝術實踐的可能面向

莊馨怡
​莊  馨  怡    CHUANG HSIN-I
法國巴黎第八⼤學 美學, 藝術之科學暨科技博士​

旅法12年,,於 2013年獲得法國國立聖丹尼汎森大學(巴黎第八大學) 視覺藝術與新媒體研究所 造型藝術士學位,並持續深造當代美學理論,於 2019 年在法國國立聖丹尼汎森大學取得 美學與科技藝術 博士學位。

期間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進,關注記憶裡潛藏可觸卻又隱而不顯的「生痕」現象,透過物質主動給出的過渡狀態,推遲創作中可能會產生的意義詮釋,也使得原本固著的形式思維,產生感受上的綿延與轉渡。以系列作品 « Mémoire · Trace» 為例,輕透易脆的蠟片來自一個日常間單的手勢:碰觸,手指劃過液態的蠟後以指紋成形,透過指腹的灼熱感在空氣中具體凝結出幾層殼,那是逝去的身體撐起的空間,標示著缺席的存在。她的創作遊走於台法之間的各個記憶場域,以「回憶的物質性」為主軸,細緻地探索身體感知在空間中所留下的線索(indice),讓身處於裝置現場的觀者,能夠瞥見那些已消逝的存在狀態。靜謐地在藝術家所部署的場域中感受著,或許會發現:這些「在(現)場的物質」似乎都隱含著一股「缺席的力道」。2019年,她更以「回憶的物質性-當代藝術中的記憶經驗作為美學經驗」為題,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取得了美學博士的學位。因此,不論是在理論研究上,還是在創作實踐上,這由藝術家敏感度所提呈的知覺與思維路徑,勢必能更清楚地闡明「回憶」在物質發生學上的特殊性。​

古睖久古
古睖・久古  LIN YU-TA

法國巴黎第三大學 文化與藝術史學博士​

​旅法12年,於 2013年獲得法國國立聖丹尼汎森大學(巴黎第八大學) 視覺藝術與新媒體研究所 造型藝術學位,並持續深造文化及藝術理論,於 2017 年在法國國立新索邦大學(巴黎第三大學)取得 文化與藝術史學 博士學位。

期間創作與學術研究並進,持續地在美學理論和藝術創作之間,尋找一種「無法確定的呈現、不呈現之狀態」。他透過重複且簡單的操作工序 - 綑綁、磨耗和刮掏,將作品中的物質特性延義成活體能量的消耗與轉換。在「就算這個假設是錯的」的態度中,默誦著用古文字發音的神話。​

使觀者在閱讀作品時,產生過往認知上的一點點困惑與一點點阻礙。其博士論文係以「文化物質系譜考」為研究方法,反思當代藝術家面對展覽或機構時,所採取的「Re-再現策略」,並發展出「維繫的物質性」這個概念,試圖在藝術家和觀者相遇的介面中,追問「如何更有活力的相遇?」他的研究並非僅僅是文獻式的考古或尋求根源,而是更進一步地把每一個概念當作「遺文遺物」(monument)般,以一種鬆手的態度,將圍繞著它的話語重新書寫。作為一種考掘學方法,「物質性」不只是單方面的自我顯現,還必須要與某種存有狀態相遇,將情感(affect)所留下脈動(motif),收攝於存有的深切感之中,進而瞭解為何人類在物質的基礎上,帶著物質,而又被物質刻畫下生命中的痕跡。​

bottom of page